教育部回应学校疫情防控12热点
  • 发布人:党政办
  • 时间:2020-02-1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主题是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就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大中小学开学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1.要进行错峰、错区域和错层次开学

大学生从全国各地返校后,是否需要先隔离14天?湖北高校的开学时间能否确定?需要去外地上学的湖北籍大学生怎么确定能否返校?

王登峰表示,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各地要延迟开学,开学时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是开学的环节,推迟开学以后,要进行错峰、错区域和错层次的开学。他做了进一步解释,错峰就是在同一地区错开不同时间开学,错区域就是疫情严重地区和其他地区要错开开学时间,错层次就是大学包括高职高专、中专和中小学也要错开,中小学基本是在属地范围内,而大学都涉及跨省流动,所以必须错层次开学。第二是开学过程或返校过程,要确保返校过程的安全、有序、错峰。第三是学生到校后,要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和确诊病人有过接触的,包括有咳嗽发烧症状的学生,都要单独隔离,来自其他地区的学生每天要测量体温,随时关注他们身体状况的变化。

来自湖北疫区的学生,在返校之前要按照湖北当地实际要求,明确这些地区的人什么时候能到全国各地去,这是前提。等他们从湖北回到各自学校之后,也要进行单独隔离。其他地区的学生到武汉上学,也要遵守这一前提,在武汉地区还没有解除人员流动管控时,不能够到校。

2.“停课不停学”要特别关注边远贫困地区

目前城市地区的学校基本开设了网络课堂,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可能没有条件上网课,如何照顾这部分孩子的上课问题?

“‘停课不停学’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网上学习。各地要特别关心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吕玉刚表示,最近大家非常关心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学习的问题,“停课不停学”要针对居家学习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和服务。

为了帮助偏远贫困地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提供学习资源支持与服务,吕玉刚透露,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将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向全国用户传授有关课程学习资源,覆盖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特别是网络信号比较弱和有线电视没有通达的地区,解决这些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

3.不建议高校每位教师都制作直播课

在疫情防控期间,怎么保证大学在线教学质量和效果,避免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吴岩明确表示:“我们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位教师都制作直播课。”

“高校的在线教学不仅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是中国高校这几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吴岩介绍,当前教育部在22个线上课程平台推出的2.4万门课程,不是为应对疫情临时仓促制作上线的,而是这几年来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遴选的好老师的好课。在形式上,包括慕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在内容上,保障花色、品种齐全,有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虚拟仿真课,覆盖了本科所有12个学科门类和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供高校教师、学生按照各自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自由选取。

据悉,2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作出了9条措施安排。吴岩表示,该文件发布后,各地已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要求在落实。

4.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受影响

延迟开学后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发布会上,王辉表示。

王辉说,教育部已针对防控疫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前,为了防止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暂停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在此情况下,教育部将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紧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

其二是大力开拓就业渠道。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的对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